來源:懂車(id:idongche),懂車更懂你!
作者:穎鵬;轉(zhuǎn)載請帶以上信息視為自動授權(quán)
如果我們經(jīng)常開車在路上,總會遇到或者見到過一些突發(fā)情況,導(dǎo)致急急忙忙地躲閃、剎車,甚至撞上其他車輛的情況也是偶爾見到的。其實懂哥想說,像這些“人為”事故,有9成以上是可以避免的,只是很多人不懂得“防御性”駕駛,才會導(dǎo)致這些事故的發(fā)生。那么防御性駕駛是什么?別急,聽懂哥慢慢講。
![]()
(鬼探頭)
這個“假想敵”,指的是除自己之外的其他車輛、行人、物體。舉個例子,我們在雙向單車道的道路上行駛時,臨近拐彎的時候,視線受阻,那么我們就要考慮對向車道會有來車、行人突然沖出來、有個大石頭在路上等因素存在的可能性。并且,我們還要把他們往壞的方向想:是否會因為速度太快、車身太寬(特指大貨車)或者駕駛技術(shù)很差,需要“借”我們這邊的車道來過彎?我們事先考慮到“假想敵”是存在的,那么我們應(yīng)該先減速、鳴笛,提高警惕,仔細觀察后再通過。這是防御性駕駛思維的基礎(chǔ)。
![]()
(想象對面是這樣過彎的)
我們知道,行駛在道路上,我們只能掌控自己的車輛,其它的車輛、人、物是不受我們控制的,但我們可以通過對其行為細節(jié)進行預(yù)判,提前控制住自己的車輛,與其保持安全、可控的距離,或提前通過一系列動作,例如鳴笛、閃燈向其發(fā)出警示、預(yù)示,知道我們有臺車在這里。
(PS:懂哥畫功很渣)
同樣舉個例子,如圖所示,綠色車輛為我們自己車輛,棕色是大貨車,藍色為快車道上的小型車。我們此時想按黑色箭頭所示進行超車動作,那么我們該注意什么?首先是盲區(qū),我們正好處于兩輛車的后視鏡盲區(qū)之中,藍色車與棕色車不一定能夠發(fā)現(xiàn)我們的存在;其次,我們看不清楚棕色貨車前方的情況,棕色車是否會有向左變道超車的可能。那么我們從防御性駕駛的方向出發(fā),此時需要超車應(yīng)該怎么做呢?
![]()
輕微松一點點油,讓自身車輛的相對位置較原來靠后一點。此時,我們與棕色大貨車?yán)_了更大的安全距離,同時藍色小車已經(jīng)可以從后視鏡觀察到我們車輛的存在。然后打轉(zhuǎn)向燈,觀察左側(cè)后視鏡,確認左后方?jīng)]有來車后,踩一點油門,如下圖所示,將車輛變道到中間車道。
![]()
變道完成后,藍色小汽車和棕色小貨車均可以從后視鏡觀察到我們的存在,此時我們先觀察貨車前方路況,判斷我們是否具有超車的條件,確認沒有問題了,閃兩下遠光燈進行提示,踩油門超車——超車并排時間越短,越安全。在這個例子中我們看到,除了我們自己,其它均是不可控的,所以我們應(yīng)該仔細觀察,把可控的盡量做到最好,同時做好對他人的提示工作,這樣我們的安全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。
![]()
這是其中的一個例子,實際在城市道路的行駛中,像超越電瓶車、通過沒有燈控的路口等,他們把車頭一擺、有小朋友突然沖出馬路,都是有可能發(fā)生的。所以我們應(yīng)該把所有“不可控”因素納入我們考慮的范圍之內(nèi),盡可能對他們做好提示作用,確保萬無一失,這樣的防御性駕駛才是最安全的行車方式。
防御型駕駛,就是感同身受地為他人、為不可控的變量考慮,結(jié)合經(jīng)驗判斷對方可能出現(xiàn)的行駛軌跡趨勢,將我們自身的安全處于自己能夠的掌控范圍之內(nèi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