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
![]()
最近兩年,車企裁員的消息滿天飛,多數(shù)裁員計劃也早已從紙上談兵發(fā)展至實踐階段,前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UAW通用大罷工便是車企裁員所引發(fā)的激烈對峙現(xiàn)象,這也成為全球車企應對嚴峻形勢紛紛無奈啟動裁員“下下策”的一則注腳。
不得不說,從2018年車市轉冷開始,能堅持近兩年時間,撐到現(xiàn)在才下決心“動刀”的,已屬“好漢”。而近日奧迪、寶馬、奔馳“扎堆兒”披露裁員計劃的消息則意味著,“好漢”也要靠瘦身去過冬了。
![]()
裁員數(shù)量不同,ABB的裁員指向卻出奇的相似——德國本部管理層。
今年年初,臨危受命的奧迪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伯藍·紹特就已將“管理層冗余”歸為拖延效率、增加成本的罪魁禍首,于是一項“管理層裁員10%”的計劃已經(jīng)提上日程。歷經(jīng)將近一年的商洽,奧迪與勞資委員會于11月26日達成了基本協(xié)議,計劃在2025年前裁員9500人,并簡化德國兩家工廠的運營。作為交換條件,裁員后,奧迪將把剩余約5萬名德國員工的就業(yè)保障延長至2029年底,并將從2021年起完善公司養(yǎng)老金計劃。
無獨有偶,幾乎與奧迪裁員9500人的決定同時出爐,寶馬在11月27日宣布了“成本節(jié)約計劃”,該計劃包括基于公司利潤減少員工獎金,以及改變一些員工的圣誕節(jié)和其他獎金發(fā)放機制,這些措施將從2020年起生效。也許剛剛履新的齊普策已經(jīng)清楚地意識到,降薪或許并不足以抵御嚴峻的挑戰(zhàn),于是一場耐人尋味的“文字游戲”浮出水面——今年3月堅稱“員工數(shù)量不變”的信誓旦旦,9月卻演化為“裁員6000管理層,轉而招聘電動智能網(wǎng)聯(lián)崗位人才”。
就在奧迪裁員9500人剛下了微博熱搜沒多久,彭博社在12月1日又爆出了戴姆勒計劃到2022年底前裁員逾10000人的消息。并非空穴來風,戴姆勒新任CEO康林松在第三季度財報會議上再次提出警告稱,未來兩年的銷售回報率可能依然低迷,奔馳部門在2020年的運營回報率令投資者失望,這一回報率不到標致雪鐵龍集團(PSA)今年上半年的一半??盗炙缮先沃醣阋衙鞔_表示,作為全面削減成本計劃中的一部分,戴姆勒將率先裁減領導職位。這個裁員目標比例與奧迪一致,均為10%。
慶幸的是,ABB裁員瘦身所節(jié)省的大筆開支并非為利潤率做貢獻,而是流向對新四化的研發(fā)投入——傳統(tǒng)強勢車企的轉型異常艱難,但這是極其明智的選擇。早在2018年,時任奧迪臨時掌門人的伯藍·紹特便已定下大手筆投資轉型的基調,宣布奧迪將投入約140億歐元的資金用于新能源、數(shù)字化與自動駕駛方面的建設,具體資金的投入周期將持續(xù)到2023年。奧迪集團計劃到2023年的總支出將在400億歐元左右,這意味著其在新能源、數(shù)字化與自動駕駛領域的支出將占用超過1/3的總支出。雖已確認伯藍·紹特將在2020年4月卸任,但汽勢Auto-First認為,迪斯舊部馬庫斯·杜茲曼接手奧迪后,極有可能為這140億歐元的大額支票繼續(xù)簽字——畢竟這是無法回避的一項必須開銷。齊普策的思路大致亦是如此:寶馬電動化轉型和自動駕駛技術發(fā)展需要多少成本,就要從艱難的瘦身運動中節(jié)省出多少開支。于是,一手開除,另一手卻在招聘,而在2022年之前節(jié)省出的120億歐元,也將全部用于投資A.C.E.S.新四化轉型,其中電動化是“重頭戲”——在2023年之前,寶馬計劃向市場投放25款新能源汽車產(chǎn)品,其中一半的產(chǎn)品將是純電動汽車。相比之下,戴姆勒集團的掌門人更替是最“無縫銜接”的,這也保證了蔡澈、康林松“師徒”在奔馳電氣化轉型中計劃的一致性和長遠性——2018年,戴姆勒就宣布,計劃在2022年前投資100億歐元用于新能源汽車的研發(fā),同時發(fā)布超過50款新能源汽車,包括10款以上的純電動車,新建7家工廠等,至2030年,奔馳品牌旗下大約50%的新車將為電動車。2019年的日內瓦車展上奔馳再次補充道,將額外投入約10億歐元用以打造新的全球電池生產(chǎn)網(wǎng)絡。百億歐元量級的持續(xù)研發(fā)投入,即便在ABB這樣的車企巨頭看來,也將是不小的資金挑戰(zhàn),于是瘦身成為了它們共同的選擇。近看是為了四化轉型而“扎堆兒”裁員,更深層次來講,實質則是三方為了爭奪未來全球豪華車市場的冠軍寶座而暗自“較勁”。奧迪并不滿足于只拿“在華銷冠”的頭銜說事兒,雖然相對低調,但大眾中國CEO馮思翰卻在廣州車展期間對奧迪的野心做了劇透:“奧迪品牌目前正專注于品牌提升,我們對奧迪的發(fā)展勢頭很有信心,未來兩到三年內,奧迪將會再次回歸豪華車市場的領跑位置?!眾W迪稱之為“三年改善計劃”,但實質上,這更應被理解為奧迪對其“奪冠計劃”的細致打算與精準重做。相比奧迪,寶馬的野心則更加昭然若揭,其“全新第一戰(zhàn)略”的命名早已指向明確。事實上,寶馬在銷量逆勢增長方面的勢頭正猛,今年前十個月,包括MINI品牌在內,寶馬在華的新車銷量超過58.7萬輛,同比增長13.8%,增勢水平強過老對手,寶馬甚至已在個別月份的銷量上超過奔馳。后續(xù),競爭將更加激烈。攻城不易,守城更難。當兩位可敬的對手正奮力爭奪第一之時,奔馳也深諳不進則退的道理——廣州車展上,靠EQ宣告“電動,從此奔馳”、靠邁巴赫GLS彰顯豪華無上限的決心、靠GLB進一步拓展主流SUV市場寬度,這都可以被理解為奔馳為坐穩(wěn)冠軍寶座而拼盡全力的表現(xiàn)。從ABB品牌爭先瘦身,到比拼投入,再到三強爭霸,雖身處凜冬時節(jié),但這般不曾停歇的激烈競爭仍讓汽車產(chǎn)業(yè)的未來充滿了春意與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