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,我度過了一個對于車迷來說再幸福不過的周末,那便是有幸參觀了澳門格蘭披治大獎賽!而更快樂的事情便是在觀賽后還可以親自駕駛領克03+暢跑珠海國際賽車場。
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(Macau Grand Prix)在車迷心中無疑是一項圣神的賽事,該賽事是在1954年由一群澳門賽車愛好者發(fā)起的,1975年被國際汽車聯會(FIA)納入國際賽車賽程表,今年已是第66屆。
格蘭披治大賽車所用的東望洋賽道由友誼大馬路為起點,經水塘彎、葡京彎,環(huán)繞 澳門 東望洋山,共設3個看臺。跑道全長6.2公里,途徑鬧市,最窄賽道達14米,而最窄則僅7米,難度極大。
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由于歷史悠久,并且賽道又極具難度,因此無數車手都希望能在格蘭披治大賽車上獲得好成績。
而格蘭披治大賽車中包含有眾多比賽項目,包括房車賽,摩托車賽,GT車賽等一系列賽車項目。此次我來到澳門最主要的便是觀賽WTCR世界房車杯賽。
特別幸運的是,我第一次來到東望洋賽道便見證領克車隊勇奪WTCR三場正賽冠軍,而這也是WTCR歷史上首次有一支車隊可以奪得三場正賽冠軍。
WTCR(世界房車杯賽)可能有些人會感到陌生,簡單介紹一下,該賽事的前身是WTCC(世界房車錦標賽),2018年WTCC與TCR國際系列賽合并為WTCR,采用了TCR的技術規(guī)范,成為了如今的WTCR世界房車杯賽。
WTCR都是由私人車隊購買廠商賽車后,參加比賽。其中領克03 TCR賽車便是由Cyan Racing車隊與領克合作共同設計研發(fā)而來。
WTCR中的賽車都是我們可以在市面上見到的量產車,以領克03 TCR賽車為例;該車是基于領克03量產車打造而來,共享領克CMA基礎模塊架構,具備頂尖水準的運動性能。它配備2.0升4缸渦輪增壓直噴發(fā)動機,匹配6速序列式變速箱,最大輸出功率350Ps,最大扭矩達到420N·m。而和領克03 TCR賽車同場競技的對手也都是奧迪A3、本田思域、現代I30N打造而來的TCR賽車。
另外WTCR組委會為了保證車隊之間性能的平衡性,還會采用BOP機制,也就是性能平衡機制。BOP會限制賽車的動力,車身高度以及配重。賽事主委會會依據每臺賽車的前三場比賽成績來決定BOP的狀態(tài),從而減少每臺賽車之間的性能差距,增加賽事的觀賞性。
以過去三場正賽(日本站)為依據,領克車隊最快的兩臺賽車平均速度全場最高,因此在中國澳門站,領克的補償配重比日本站時又增加了10公斤,達到搭載最大值的60公斤,調整后車重也是全場最重的1365公斤。
正賽第一場中,領克車隊車手伊萬穆勒桿位發(fā)車,一路領跑,整場比賽從未犯錯,最終拿下個人本賽季第三場勝利。駕駛現代i30 N TCR的米切利斯獲得第二,駕駛阿爾法·羅密歐Giulietta TCR的塞康以第三名完賽。在正賽中,非常明顯,領克03 TCR賽車由于受到BOP限制的影響,雖然在出彎到后會拉開與后車的距離,但是在直線時候還是會被拉近,可見領克03 TCR賽車的過彎實力。
第二場正賽時候,由于WTCR有著正賽倒序發(fā)車的規(guī)則,此刻排位賽第五名的領克車隊車手埃赫拉舍和比約克占據頭排發(fā)車位。正賽開啟后,領克車隊的穆勒,憑借完美發(fā)車,從第五攀升至第三,領克車隊此刻形成第一集團。
之后穆勒超越隊友爬升至第一名,但是埃赫拉舍遭到塞康的強行超越,位置下滑。領克車隊包攬前兩位,埃赫拉舍和普里奧分別以第六和第七名完賽。
第三場正賽開始,曾經在東望洋賽道衛(wèi)冕冠軍的胡夫在桿位起步,普里奧則是在第二位發(fā)車。正式開賽后,普里奧起步直接超越胡夫,一路領跑。比約克則在第七位起步的情況下沖到了第五,穆勒和埃赫拉舍則分列第七和第八位。最終,普里奧拿下了在領克車隊的首場個人冠軍,而獲勝當天還是普里奧16歲女兒的生日,相信這也是普里奧給到女兒的最好禮物。
澳門站結束后,領克Cyan Racing車隊593分遙遙領先,BRC Hyundai N Squadra Corse車隊落后72分列次席,使用本田賽車的ALL-INKL.COM Münnich Motorsport車隊505分排名第三。
而在車手積分榜上,駕駛現代賽車的切利斯以316分領跑車手積分榜,駕駛本田賽車的格里耶里307分排名第二,來自領克陣營的三位車手分列三至五位。目前領克車隊的穆勒與切利斯在積分榜上僅僅相差11分,年度車手冠軍鹿死誰手,猶未可知。
此次澳門站,身為觀眾的我也非常有幸,可以親眼見證中國品牌車隊,勇奪三場正賽冠軍,這樣的成績無疑可以載入中國賽車運動的史冊之中。接下來WTCR將會在馬來西亞雪邦賽道迎來收官之戰(zhàn),小智也會持續(xù)關注!
結束了為期兩天的澳門之行,賽道上的轟鳴,空氣中彌漫的輪胎焦糊味,似乎也在不停的刺激著我的血液,手癢,想跑車了。
而之后的珠海賽道試駕,終于讓我能有一次開著性能車上賽道的機會了,此刻的主角則是領克03+。
關于領克03+,相信不需要我再贅述,這臺已經可以被稱之為“網紅”的車型,也是中國汽車品牌中的首款性能車型。
領克03+同樣誕生于CMA平臺,采用了從領克03 TCR賽車上反哺的技術,搭載了Drive-E系列2.0TD高性能發(fā)動機,最大功率187kW/5500rpm,峰值扭矩為350N·m/1800-4800rpm,百公里加速為5.9s,最高極速達到250km/h。新車匹配愛信8AT變速箱,并搭載了博格華納第五代智能四驅系統(tǒng)。
外觀這里不在贅述,領克03+目前只有主打的金色+黑頂的配色,不過領克的領導已經明確表示未來領克03+也會推出更多的配色。
而布滿akentara翻毛皮的內飾,加上車內的黃色點綴,又悶騷又挑逗,它的內飾無論是設計還是材質都符合一臺性能車該有的水準。
比起領克03+的外觀內飾,我更想聊聊它的駕駛感受。在我原來的認知里,性能車的駕駛感受一直都談不上舒服。
比如高爾夫GTI,??怂筍T,亦或者是梅甘娜RS。它們擁有靈活的轉向,堅硬的懸架,隨叫隨到的動力,這些可以很好的取悅駕駛者。
但性能車一直都是開的人爽,乘客難受的車型。我原來開著自己改裝過懸架的車子,除了自己和玩友外,家里沒人會想在這車上多坐一會。
因為大部分性能車的乘坐感受真的太“硬”了,因此對于不少車主來說,性能車就是一個玩物。之所以鋪墊這么多來說,是因為領克03+這臺“性能車”不一樣,它開起來真的不會給人感覺上那么“硬核”。
公路駕駛中,領克03+并不是一臺那么炫耀“性能”的車,即便我知道我的油門踏板下藏著187Kw的功率。
比如在舒適模式下正常開,領克03+雖然不至于說過于舒適,最起碼我相信,但是我爸媽和女朋友對不會產生抱怨的。而且車內的NVH也做得恰到好處,即便排氣管的聲音有些撩人,但也不到擾人的程度。
但是只要肯給油,領克03+自然是能滿足你內心的一點邪惡,當你踏下整個地板油的時候,排氣管內部的閥門會打開,排氣管的聲音會變得相當憤怒。這時候車輛的ECU會盡可能釋放發(fā)動機動力,推背感此刻便會非常洶涌的釋放出來。
我在路上盡可能快的變道,懸架也可以保持不錯的支撐性,讓車輛不會產生過多的擺動,再加上原廠馬牌MC6高性能輪胎原本就不錯的抓地力。因此在公路上駕駛,只要稍快一些,依舊能體會到性能車的滋味。
公路駕駛之后,便是心心念念的賽道駕駛,珠海賽道之前只跑過一圈,實際上我對這條賽道還是有些陌生的。
領克這次還邀請了冠軍車手,安迪普里奧以及頭文字D中女車手真子的原型車手奈奈美也來到珠海賽道刷圈。他們分別做出了2分06以及2分10秒的成績。
輪到我在賽道駕駛的時候,我開啟了賽道模式,在這個模式下,03+的排氣閥門會一直全開,直道盡頭的降檔補油和回火聲音,十分迷人。
同時在賽道中,我盡可能的去壓榨發(fā)動機所有的動力,轉速表直接逼近紅區(qū),變速箱也盡可能的延遲升擋,讓扭矩釋放的更加激烈一些。
一腳剎車到底,領克03+的車身很穩(wěn),一把方向打過去,只要別突破輪胎極限,整個車身會很穩(wěn)的跟著我所想的軌跡去走。但是即便在賽道模式下,車聲穩(wěn)定系統(tǒng)還是在工作狀態(tài)(可以手動關閉),因此在非常極限的過彎狀態(tài),系統(tǒng)還是會明顯的進行介入,感覺車身穩(wěn)定系統(tǒng)還是有一些保守。
不得不承認,領克03+在賽道上的表現已經足夠令人滿意。而之后我坐了活動教練跑飛馳圈的后座,在他關閉了車身穩(wěn)定系統(tǒng)后,也確實感覺到出彎的極限更高,這時候通過輪胎突破一點點抓地力產生的重心轉移,反而可以更快的過彎。
因此我也建議,一些領克03+的車主如果去跑賽道日,對自己技術有信心的關閉車身穩(wěn)定,成績肯定會更好一些。
最后賽道試駕太短,還是有些意猶未盡,其實通過短期的試駕。我對領克03+也有了自己的看法。如果說我們平時玩改裝車就像是自己組裝臺式電腦,那領克03+就是一臺品牌方自己出的性能電腦。這臺車上,碳纖維件,鍛造輪轂,頂吧,全都已經配齊,不需要再后期花錢改裝,并且平衡性以及很完美。如果以家用車來說,它的配置也非常豐富,車聯網,天窗,電動后視鏡,通風座椅也都有了。對了別忘了,這車還有質保。
而對于極致玩家來說,領克03+也有著不小的改裝潛力,前不久的上海CES改裝展已經出現有專門針對領克03+的改裝套件出現,也增加了領克03+的可玩性。
但話又說回來,對于如今996都是福報的現在,能花大量資金,時間去改裝店跑的人畢竟還是少數。而領克03+既可以出廠就跑賽道日,日常代步也ok,對于天天加班的我來說,我很樂意選擇一臺領克03+成為我的座駕,因為它真的可以讓我找到快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