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不少人會選擇通過二手渠道或司法拍賣平臺購入“超級豪車”,但二手渠道的價格較為穩(wěn)定,而司法拍賣雖然車輛質(zhì)量得不到保證,卻極容易以較低價格“撿漏”。今天要探討的這起事件,便是發(fā)生在廣西海關(guān)某電商平臺的拍賣渠道中,一位女士在花費1400余萬元拍下一輛二手賓利后,尚沒提車就給拍賣行遞出了一紙訴訟。![]()
這起事件的主角是一輛排量為6.8L的賓利慕尚,車型詳情在拍賣頁沒有詳細介紹,但看款式應該是2013-2016年間的車型,這款車型的官方起售價為495萬元,而在二手車市場也普遍在300萬元左右,但在本次拍賣中的起拍價僅為86萬元,于是超低的價吸引了16位競拍者。
![]()
相信反應快的朋友已經(jīng)反應過來了,市場二手價300萬左右的車怎么被拍出了1400多萬的高價?這位最終拍得的李女士是眼花了嗎?答案比較接近了,據(jù)李女士稱她當時手滑,在準備報價143萬元時,多輸入了一個0,價格變?yōu)榱?430萬。
![]()
圖為賓利雅致
也正是這次“手滑”,李女士最終以1436萬元的天價拍得了這款慕尚,而且還需要承擔成交價5%的拍賣傭金,也就是她要支付1507.8萬元;值得注意的是,即便是賓利歷史上售價最昂貴的雅致,當年全新車的落地價是1530萬元。
![]()
在這場拍賣結(jié)束之后,李女士自然是發(fā)現(xiàn)了自己即將面對的天價賬單。她在第一時間選擇了“毀約”,并未按照約定支付拍賣價款。并以“拍賣過程中出現(xiàn)重大失誤”的理由,將拍賣方起訴至了廣西南寧一城區(qū)法院。
![]()
而這場拍賣中,的確出現(xiàn)了一些貓膩,從上圖就可以看出,在李女士第一次手滑報出了1430萬元價格后,居然有幾位競拍人“沒發(fā)現(xiàn)”也跟著繼續(xù)加起了價,最終促使李女士報出了1431.5萬元的天價。
![]()
雖然說在這種大金額的輸入中手滑不可理解,但在明顯不合理的報價出現(xiàn)后,還有人進行跟價,這就有些匪夷所思了。李女士的心情不難理解,無非便是認為在此次報價中,有官方派來的“托兒”攪局,最終讓自己放松警惕完成了這場荒唐的報價。
![]()
而且李女士選擇了“毀約”,并沒有按照約定支付1500萬元,但是按照約定她之前支付的30萬元保證金卻是無法拿回了,這也正是李女士選擇狀告拍賣行的原因。
缸哥作后期跟進時發(fā)現(xiàn),網(wǎng)上有關(guān)此次拍賣的信息已被全數(shù)撤下,也沒有此事后續(xù)跟蹤報道,在這只能祝愿李女士能夠減輕些損失。
![]()
那么我們普通人能接觸這些司法車輛拍賣嗎?缸哥只能說一聲“量力而行”,雖然拍賣場中的確存在“用低價淘到絕品靚車”的可能性,但其中的風險很高。
其中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上圖中的幾條款項,法院封存的車型車況我們一概不清楚,只能去搏一搏那虛無縹緲的運氣。所以接手這些車輛的多為有修整條件,且有經(jīng)濟實力的二手車商們。
![]()
所以說,若想省心省錢購置自己心中的夢想車型,找一家靠著住的本地二手車商才是最為穩(wěn)妥的方案。不過如果你對自己的眼力和RP抱有信心,也不妨去拍賣行中的司法、海關(guān)拍賣中去碰碰運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