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邊有很多朋友都在吐槽,買車容易養(yǎng)車難。買車是個一次性投入,只要錢夠了就行了,就算錢不夠貸款買車也不是不可以,畢竟還有著免息政策。汽車價格逐漸降低,打開了消費入口,而我們的購買力也越來越強,人手一部車也不是很遙遠。買車是容易了很多,但養(yǎng)車花錢卻開始了細水長流,這些花銷是無處不在的,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養(yǎng)車都會有哪些花銷。
![]()
買車后,車船稅和保險是每年都要買的。交強險和車船稅是國家強制征收的,一般一年一千出頭一點;如果沒出過險,保險費會逐年遞減。保險一般跑不了,而在第三方責任險中包括一些不計免賠,選的保險公司不同,費用也略有不同,一般在4000元左右。
![]()
還有就是用車中的油費、停車費和過路費。買了車常年累月停在車庫中不用是不可能的。油費是日常養(yǎng)車的固定支出,每個人開車距離的不同,那么每個月的油費支出也不相同。大部分家用車一年下來平均能跑15000公里,綜合油耗大約在每百公里8個油左右的話,油價以7.5元每升來算,那一年下來,光是油費就有9000元了。再來說停車費,停車費也有固定的小區(qū)停車費,按月收或者是按月收;如果上班的地方?jīng)]有免費停車,保不準還要再付一筆額外的停車費,算下來可能想去辦一張地鐵卡。出去吃飯、逛商場的時候需要臨時停車,有的按停車時間算,有的固定收取二十塊錢。
![]()
還有過路費,但是這個區(qū)別于各地的差異。有的車主跑高速的情形較多,那就需要額外支付一筆過路費,如果按照有30%的里程是在高速上度過,這中間一年大約會有三千多元交在路上。
再來就是洗車費、保養(yǎng)費和維修費。車早晚會有壞的一天,那就少不了進行一番維修,這些都是需要花錢的。車代表了面子,洗車是必須的。洗車頻次因人而異,有的人一星期一洗,一次花個20元就當買了盒玉溪,一年下來也是千把塊。有的人去夜場的洗車攤,10塊錢洗一次倒也湊合,不過自己回家找個水龍頭沖一沖也就那么回事了。
![]()
保養(yǎng)費是不能省的,就算車子給力,10年下來沒壞過,但保養(yǎng)時需要做的,包括換換機油、機濾、火花塞等,換換輪胎、剎車片、剎車盤等等零部件。如果我們以每5000公里保養(yǎng)一次,一次保養(yǎng)400元來算,一年下來又是一千多花在了車上,這還不算偶爾的車零件更換等等。如果開車時不小心蹭了保險杠,車身上多幾條劃痕,走保險能解決,但想想出險后,第二年的車險保費會上調,又十分不值,又只好自己去修。
![]()
技術再好的老司機,駕照上也曾經(jīng)扣過分,被罰過款。不說車主們的駕車技術不好,想想臨時停車,前腳剛下車,后腳交警叔叔的罰單已經(jīng)貼上了;再者開車一時興起,一腳油門撒了歡,沒想到電子眼準確無誤地給拍下來。還有許許多多的例子,比如壓了線,比如人行橫道不禮讓行人,扣分罰款都跑不了。
![]()
看完這些是不是很慌,時不時念叨一句養(yǎng)不起了?其實不用太過擔憂,該買車還是要買車的,畢竟車已經(jīng)正式成為了生活必需品。它可以拓展家庭的生活半徑,有車之后可以隨性地去以前沒去過的地方,不再拘束于住所的位置;可以提高全家的出行效率,沒有了公交地鐵換乘的限制,減少了打的約車等待的時間;它也是提升幸福感的一大助力,一家人也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。有一句怎么說的來著?有困難要上,沒有困難制造困難也要上。自己買的車,哭著也要養(yǎng)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