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極駕客的第1911篇文章
標題倒不是說的廣東人的飲食觀,而是今天要來聊聊那些既能造出飛行器,都能造出汽車的企業(yè)。
航空業(yè)最近有一個重磅新聞——三菱重工收購了龐巴迪的支線噴氣式飛機業(yè)務。
來自加拿大的龐巴迪既將C系列的50.1%的股權賣給空中客車之后,又將CRJ系列賣給了三菱重工,暫時退出了民航客機市場,專注于公務機、軌道交通以及動車組等其他交通工具市場。而三菱重工在自己研究的SpaceJet 70-90座支線客機不斷跳票,交付從2013年推遲到2018年現(xiàn)在又說2020年這樣不爭氣的現(xiàn)狀下,想到了和中國足協(xié)一樣的路子——歸化。
三菱重工制造飛機的歷史倒是由來已久,從二戰(zhàn)時期大量的軍機到戰(zhàn)后日本首次自行研發(fā)的螺旋槳民航機YS-11,三菱重工都是積極分子。而我們更熟悉的三菱,則是曾經輝煌,贏過WRC和達喀爾,制造過翼豪陸神和帕杰羅,但現(xiàn)在民用車部分歸屬雷諾日產、商用車部分依賴戴姆勒,已成為明日黃花的三菱汽車。在1970年以前,三菱汽車曾是三菱重工的一部分。像三菱這樣天上飛的地上跑的,我全都要,又造汽車又造飛機的品牌,這個星球上其實還有不少。
說到路空雙修,大部分人第一個想到的品牌會是BMW,巴伐利亞發(fā)動機制造廠。沒錯,BMW的車標,有說法正是來源于藍天白云加上飛機螺旋槳轉動的樣子(其實結合了巴伐利亞州旗)。BMW的歷史,是要從造飛機發(fā)動機講起的。BMW如今官方認可的建廠日期,是以巴伐利亞飛機制造廠BFW的誕生時間1916年來計算的。而巴伐利亞發(fā)動機制造廠和巴伐利亞飛機制造廠的合并發(fā)生在1922年。
真的太復雜了,我們只需要了解到在BFW并入BMW之前,寶馬在1917年就開始生產航空發(fā)動機的歷史就好了。1917年,BMW制造了Type IIIa,一具水冷設計的直列六缸航空發(fā)動機。而BMW打造路上交通工具的歷史則更晚一些,1920年開始制造摩托車發(fā)動機,并在1923年制造的摩托車上第一次出現(xiàn)了藍白方格旗廠徽,1928年改良了一款英國車開始制造汽車。到二戰(zhàn)時,摩托車和汽車的生產又靠邊了,制造飛機發(fā)動機成為了BMW的主業(yè)。
另一邊。1926年,當時依然由BMW持有絕對股權的BFW重組;1927年,威利·梅塞施密特以總設計師和總工程師的身份加入了公司。經歷了幾種失敗機型的研發(fā)和公司倒閉的30年代初之后,一場戰(zhàn)爭改變了這家公司的命運。聊起二戰(zhàn)航空史,梅賽斯密特絕對不會被忽視。1938年,威利·梅塞施密特接管了BFW,并將公司整合后重新以自己的姓氏命名。如果你不了解航空,可能覺得梅賽斯密特隨著二戰(zhàn)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。事實上,經歷了一系列的并購與被并購之后,這家被BMW視為創(chuàng)業(yè)起點的公司如今是空中客車集團的一份子。
回到BMW。二戰(zhàn)后,造車成為了BMW的主旋律,但是他們和飛機的緣分倒是沒有斷過,就拿最近來說,就有兩件小事。
BMW集團旗下Designworks為長榮航空的波音787客機設計了全新的商務艙。
代表了BMW未來宏圖的iNEXT電動車,是在一架漢莎航空的波音777貨機的貨倉里發(fā)布的。
從汽車,摩托車到船外機等,Honda一直以陸地和海洋為舞臺。80年代,Honda有了將自由移動的樂趣延伸至空中的想法,在1986年正式開啟了航空器的研發(fā)計劃。2003年,第一架HondaJet驗證機首飛。HondaJet是一款長度僅13米,可單人操縱,容納6名乘客的小型公務機。
HondaJet的下單翼并將發(fā)動機通過掛架置于機翼上方的設計非常獨特,這也是在HondaJet構思時就確立的方向。在公務機中橫向比較,HondaJet的定位和價格都非常入門,連飛行員培訓不超過500萬美元,有點公務機里飛度的意思。
許多人第一次坐“勞斯萊斯”,可能都發(fā)生在天空中。如果你搭乘空中客車A330、A350、A380以及波音787等客機,你會有機會透過舷窗發(fā)現(xiàn)機外的飛機引擎上,貼著勞斯萊斯LOGO的貼紙。在航空領域,我們通常叫這家和勞斯萊斯同名同姓的發(fā)動機制造商“羅爾斯·羅伊斯”,當然,他們原本就是一家。
1906年,勞斯萊斯成立,和BMW不同,他們創(chuàng)立之初就是造車的。同樣是戰(zhàn)爭推動,1914年,勞斯萊斯第一款航空發(fā)動機鷹(Eagle)推出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(zhàn)中,約一半的盟軍飛機使用的是勞斯萊斯的航空發(fā)動機。
至1920年代末,航空發(fā)動機成為勞斯萊斯最主要的業(yè)務。到1973年以前,其實汽車一直是勞斯萊斯的副業(yè),這家公司的主業(yè)一直是制造航空發(fā)動機。1973年,勞斯萊斯汽車被剝離出來,也就是現(xiàn)在隸屬于BMW集團,在公眾領域更具認知度的那個“勞斯萊斯”。而勞斯萊斯真正的主體“羅爾斯·羅伊斯”,目前是全球市占率第二高的航空發(fā)動機制造商。
菲亞特集團成立于1899年。FIAT是“Fabbrica Italiana Automobili Torino”意大利都靈汽車工廠首字母的縮寫,毫無疑問,菲亞特的初心是從汽車起步的。到了1908年,閑不住的意大利人開始琢磨造飛機的事了,他們將一款賽車發(fā)動機改裝成了航空發(fā)動機,名為SA 8/75。
在20-30年代,菲亞特制造的航空發(fā)動機是挑戰(zhàn)極限的代表,馬力記錄、速度記錄、水上飛機速度記錄,裝備菲亞特航空發(fā)動機的飛機,榮譽無數(shù)。而菲亞特自身的航空業(yè)務也從發(fā)動機拓展到了飛機。30年代起,他們制造了著名CR系列戰(zhàn)斗機以及BR系列轟炸機。
二戰(zhàn)后,菲亞特造過冰箱、洗衣機、拖拉機、火車,同時也沒有放棄造飛機的線路。1956年,在北約的要求下,菲亞特打造了G.91戰(zhàn)機,可以看做是美軍F-86D的翻版。經過一系列的并購和重組,1989年,菲亞特Aviazione更名為菲亞特Avio,并在1997年合并了阿爾法·羅密歐的航空部門。2003年,危機中的菲亞特出售了自己的航空業(yè)務,F(xiàn)IAT也從這家公司的名字中被抹去。如今,Avio的航空部門被GE收購,擔任著航空發(fā)動機零件供應商的角色。
雷諾造飛機的那點事兒也源于戰(zhàn)爭。一戰(zhàn)期間,雷諾將業(yè)務范圍擴展到彈藥、坦克、軍用飛機發(fā)動機等領域。有一種說法是,勞斯萊斯和航空的歷史,是要從他們在雷諾那兒拿到航空發(fā)動機的授權生產許可開始的。到了1933年,雷諾收購了一家名為Caudron的飛機制造商,以Caudron-Renault的名義,又在航空界存在了幾個年頭。
從世爵的LOGO你就能判斷出,這個品牌肯定和飛行也有關聯(lián)。世爵1880年創(chuàng)立于和荷蘭。1898年,世爵為荷蘭王室的國家慶典建造了金色馬車。1903年,世爵60HP是世界上第一輛前置六缸發(fā)動機四輪驅動賽車,同時首創(chuàng)了四輪制動系統(tǒng)。1915年,一輛世爵18HP還拿到過北京巴黎拉力賽的第二名。
然后,聊聊世爵不斷倒閉又復活,復活后又是倒閉的命運。1907年,老板去世,公司破產,一群投資者接管公司;1913年,又一次財務問題;1914年,世爵與荷蘭飛機制造廠N.V.合并;1915年,世爵被新東家接管,更名為荷蘭汽車和飛機公司Nederlandsche automobile iel en Vliegtuigfabriek Trompenburg,開始路空雙修。在荷蘭中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(zhàn)期間,世爵大約生產了100架世爵戰(zhàn)斗機和200臺飛機發(fā)動機。到了1922年,世爵再次破產,世爵英國的經銷商將這個品牌維持到了1926年,劇終。
等等,還有安可。1999年,一個和七十多年前破產無關,但沿襲了世爵名字和LOGO的造車汽車誕生了。他們嘗試過F1,制造過讓人印象深刻的C8車型,但最終依然以悲劇收場。在和后面要講到的薩博以及認為自己發(fā)明了永動機的龐青年扯上關系后,2014年,這個“復活”的世爵,又破產了…
可以說,造車從來就不是SAAB的“正經事”。薩博成立于1937年,SAAB即為"Svenska Aeroplan AB"公司。1940年SAAB制造了第一架屬于自己設計的飛機B17;1942年誕生的SAAB 18是當時全球速度最快的單發(fā)轟炸機。
同時,SAAB為了在商業(yè)上更加多樣化,在40年代將產品從原有的飛機擴展至汽車,汽車分公司Saab Automobile在1947年推出了的Saab 92。50年代,SAAB還進入了電子計算機市場,加上1969年與斯堪尼亞的合并,鼎盛時期的薩博世界上同時制造飛機、汽車、卡車、戰(zhàn)車、火箭、衛(wèi)星、電腦與通訊等高科技產品的工業(yè)集團。
1989年,薩博汽車部門從Saab-斯堪尼亞分拆獨立,并在1990年被通用收購。而斯堪尼亞也在90年代脫離的薩博集團。薩博的乘用車造車史在2010年通用甩賣品牌后戛然而止,最近恒大用薩博的殼復活的純電動車大家當個笑話看看就好。而斯堪尼亞目前成為了大眾集團重要的商用車品牌,世界一流。
飛機業(yè)務?薩博在90年代末結束了民用飛機的生產。準確地說,薩博目前已經完全成為了一家防務企業(yè),專心軍工。戰(zhàn)斗機、預警機、導彈、魚雷、雷達、電子系統(tǒng)、潛艇…這些聽著,可比造車高大上多了。代表作?JAS-39獅鷲戰(zhàn)機正是薩博的作品。
中國有又能造車又能造飛機的品牌嗎?造車的自主品牌的,我還真沒想出來,不過會造車的飛機制造商倒有不少。比如造了賽馬和松花江的哈飛汽車;已經歸屬北汽的昌河汽車;引進過日野技術的沈飛客車;與沃爾沃合資成立西沃客車的西飛還有國產了斯巴魯Vivio的貴航工業(yè)。
咦,等等。它們好像有個共同特點——在90年代很高光,現(xiàn)在大都已經尸骨無存了。
撰文/葉茂青
—— · END · ——
▼《極駕客》第46期封面
極駕客TopDriver微信粉絲群現(xiàn)已開通,
由于人數(shù)限制,
請微信添加“woo91u”個人微信號,
邀請您加入我們的群聊。
文章推薦
探索沃爾沃XC60:豪華SUV中的安全典范 傳祺gs4霧燈在哪開 傳祺gs4倒車燈型號 比亞迪元用什么機油好 gs4空調濾芯怎么換 gs4自動空調怎么用 傳祺gs4水箱在哪里 廣汽gs4傳祺換車門 傳祺gs4儀表盤圖標 傳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
探索沃爾沃XC60:豪華SUV中的安全典范 傳祺gs4霧燈在哪開 傳祺gs4倒車燈型號 比亞迪元用什么機油好 gs4空調濾芯怎么換 gs4自動空調怎么用 傳祺gs4水箱在哪里 廣汽gs4傳祺換車門 傳祺gs4儀表盤圖標 傳祺gs4雨刷怎么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