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于大部分家庭而言,買車是除了買房之外第二重大的事,如何用最實在的價格,買到一輛適合的車很關鍵。當然,買車之后要用車,后續(xù)成本也不少,如何不被坑,同樣重要。
由于我國汽車工業(yè)起步晚,大部分家庭可能還處在人生第一次或者第二次購車階段,對于汽車的了解存在不足,稍有不慎,很容易吃虧上當。
![]()
4S店買車是目前90%以上的家庭購車渠道,后續(xù)用車,同樣要和4S店打交道。而4S店與消費者之間,其實存在很嚴重的信息不對稱。下面,磚叔就要教給小伙伴們一些招數,從容化解4S店的各種忽悠。
![]()
![]()
沒有什么比低價格更能吸引消費者的了,所以為了拉低“售價”,4S店會想出各種招數。而其中最為常見的,就是靠各種附加條件拉低售價。
![]()
比如說一輛車指導價20萬,有2萬優(yōu)惠,但不是直接現金優(yōu)惠,而是返給你各種裝飾,貼膜、腳墊、記錄儀、導航什么的,這些“大禮包”在4S店里售價達到2萬,所以就是“2萬優(yōu)惠”。
![]()
但實際上,“大禮包”贈送的配件,網購或者汽配城購買,加起來的售價可能都不值3000元。比如貼膜,4S店一般都不會選什么好膜給你,但是會告訴你是某某知名品牌的膜,價值幾千甚至上萬。而車機、記錄儀、腳墊等,基本上要比外面貴出至少1倍的價格,質量還未必好。
![]()
再比如,一輛車30萬,可以打8折出售,但是前提要選配2萬以上的配置+裝飾,這也是常見的伎倆。綜合來說,最終還是要消費者多承擔一部分開銷。
![]()
![]()
另外一個比較常見的低價車就是“庫存車”。關于庫存車,其實現在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,生產多久才出售可以稱為庫存車。但是一般來說,進口車從國外過來,要走各種手續(xù),相對來說時間就要比國產車長一些,幾個月甚至大半年乃至一年都是有可能的。
![]()
庫存車嚴格來說并不是不能買,但是需要注意。一般來說,時間較長的庫存車提車時應該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和保養(yǎng),而不是常見的等5000公里再去首保。
![]()
另外,如果明確已經知道是庫存車,最好帶上老司機一起去,開起來感受一下,有沒有什么不太一樣的地方,出現問題可以和4S店理論,一旦開走再回頭找4S店,就容易扯皮了。
![]()
![]()
![]()
相比售前,售后的坑更多,甚至已經成為了4S店的主要斂財手段了,比賣新車都賺錢。第一個常見的手段就是縮短保養(yǎng)周期。一般來說,根據車型的不同,小保養(yǎng)周期是半年10000公里,個別有1年的。
![]()
但是個別4S店會縮短這個周期,10000公里縮短到7500公里,理由是中國油品差、路況差,需要縮短間隔。而一些長里程的配件更換,比如火花塞、汽油濾清器、變速箱油等,也會相應縮短間隔。
![]()
![]()
第二個就是提高保養(yǎng)配件的標準。比如說機油,分為礦物油、半合成、全合成。很多低端車,原廠建議就是礦物油、半合成即可,這也是主機廠充分論證試驗過的,絕對能滿足需求。但是4S店會和你說,全合成的最好,加錢換全合成的吧。換好油自然對愛車沒壞處,但是真的有必要嗎?
![]()
類似于提高標準的,還有空調濾芯,比如換成可以除pm2.5的濾芯,但是價格要高出不少,不如自己去外面買劃算。記住一句話,同樣的產品,4S店永遠都是最貴的。
![]()
![]()
第三個就是增加額外保養(yǎng)項目,比如清洗各種油路。這些項目大部分都不會出現在保養(yǎng)手冊中,都是4S店自己添加的。當然,這些項目并不是完全沒有做的必要,但是要注意兩個問題,一、是否有必要在4S店做?二、是否有必要按照4S店要求的做?
一般情況下,這些費用都不便宜,少則小幾千,多則大幾千甚至上萬,而且周期都很短,有的2萬公里就要求“洗一次”。
![]()
“勤洗澡”沒有問題,但是否有必要洗的那么勤快呢?而且,選擇靠譜的保養(yǎng)店,能比4S店便宜一半甚至更多。
![]()
總結:看了這么多,想必小伙伴們已經大概有數了。當然, 4S店的伎倆絕不僅僅局限于此,未來磚叔還會繼續(xù)給大家講解,小伙伴們要多多關注有車以后,關注磚叔,學的多了,自然就成為大神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