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能源變革的檔口,無論是為了講一個更華麗的故事去搏得消費者和資本的眼球,還是沒有深厚的技術儲備導致的隨波逐流與自信坍塌,太多車企在慌張中被"電動化",卻忽視了減少碳排放的根本意義。
殊途同歸,當下世界各地的發(fā)電形式仍然以煤炭燃燒為主,多元化的解決方案尚未成熟,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如果想切實地解決碳排放問題,只有不斷追求更理想的內燃機技術--這點馬自達看的很清楚,也一直堅持在當下最高效、最務實的技術路徑上投入大量研發(fā)精力。
![]()
當然了,這種堅守也源于馬自達積累了近百年的內燃機技術優(yōu)勢,比如長安馬自達 第二代Mazda CX-5(以下簡稱第二代CX-5)搭載著創(chuàng)馳藍天發(fā)動機,就是熱效率碾壓同級的堅守之作。
這臺創(chuàng)馳藍天發(fā)動機主要通過高壓縮比來提升燃燒效率,從而降低了由冷卻水溫度控制導致的壁溫傳導區(qū)域的冷卻損耗及循環(huán)中的泵損耗,同時機械阻力也顯著減小。
![]()
對比一下你就明白了,本田CR-V的壓縮比是10.3,豐田RAV 4的壓縮比是10.5,同為以節(jié)油著稱的日系產品,這樣的發(fā)動機壓縮比已經非常出色了--然而第二代CX-5的壓縮比可以達到業(yè)界最高的13:1。我曾經用一天時間在城市路段實測過一臺第二代CX-5的2.0L 車型,燃油和空氣通過高壓縮比在氣缸內充分燃燒后,一臺SUV可以達到表顯油耗7.5L,還是在自吸發(fā)動機動力隨叫隨到、最高輸出155匹馬力200牛米扭矩、6AT變速箱順暢平滑無雙離合式頓挫的前提下,你說馬自達的堅守有沒有意義。
![]()
當然,這波將發(fā)動機熱效率榨干到極致的操作,也離不開創(chuàng)馳藍天技術背景下雙SV-T可變氣門正時系統(tǒng)、4-2-1尾氣排放系統(tǒng)、凸頂活塞、六孔噴油嘴等同級領先的動力構造。
除了創(chuàng)馳藍天在自吸發(fā)動機路線上的不放棄,馬自達的“堅守”還有另外一種顏色--回歸駕駛本身的“人馬一體”的造車理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