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/財圈社&道哥說車 惠澤】
當合資神車軒逸價格腰斬至6.98萬,比亞迪秦PLUS卻以虧電油耗2.95L和2000km續(xù)航殺入戰(zhàn)場!是選日系的“省心招牌”,還是國產(chǎn)的“科技核彈”?這場關乎10萬級別家用轎車生死的對決,答案顛覆你的認知。
一、價格戰(zhàn):合資掀桌求生,國產(chǎn)降維打擊
? 軒逸:崩盤式降價,低配淪陷
![]()
經(jīng)典舒適版終端價跌至6.33 萬(原價10.86萬),但代價慘重:減配收音機、倒車影像、USB接口,鹵素大燈+機械儀表被嘲“出租車配置”。高配真心版優(yōu)惠后8.48萬(原價12.39萬),增配6氣囊和360°影像,成性價比最后的尊嚴。
總結:低價換簡配,剛需用戶的“妥協(xié)之選”。
? 秦PLUS DM-i:技術升維,價格守門
![]()
2025款智駕版指導價 7.98萬起,全系標配第五代DM混動、DiLink 4.0智能座艙,超越型配“天神之眼 C”高階智駕(12攝像頭+5 毫米波雷達+12 超聲波雷達)。綠牌免購置稅,實際落地價反殺軒逸低配。
總結:入門即高配,政策紅利+技術碾壓重構性價比標桿。
- 動力對決:自吸老邁 vs 插混狂暴
? 軒逸:省油但肉,十年如一日
![]()
1.6L自吸發(fā)動機(135馬力)+CVT組合,WLTC油耗5.57L,零百加速10.8秒。市區(qū)代步夠用,高速超車干吼不走,適合“佛系車主”。
總結:油耗經(jīng)濟,動力平庸,技術停滯的“燃油化石”。
? 秦PLUS DM-i:性能屠榜,油耗腰斬
![]()
1.5L插混+120 千瓦電機,零百加速7.6秒,虧電油耗2.93L,滿油滿電續(xù)航2055km!純電通勤43km/90km可選,日常通勤零油耗。
總結:性能秒殺同級燃油車,油耗比混動軒逸低40%,重新定義經(jīng)濟性。
三、智能配置:諾基亞 vs 智能手機
? 軒逸:智能化“戰(zhàn)五渣”
![]()
高配僅9英寸屏+基礎車機(語音控空調(diào))。L2級輔助駕駛需選智駕版,落后國產(chǎn)車一代。
總結:合資品牌溢價消失,智能體驗不如8萬國產(chǎn)車。
? 秦PLUS DM-i:移動科技堡壘
![]()
全系標配12.8英寸旋轉Pad+DiLink 4.0(連續(xù)對話、APP擴展),支持540°透明底盤+哨兵模式。高配“天神之眼”實現(xiàn)高速自動變道,智能駕駛媲美30萬豪車。
總結:智能座艙+高階智駕,科技體驗代差碾壓。
四、空間舒適:日產(chǎn)大沙發(fā) vs 國產(chǎn)空間魔術
? 軒逸:乘坐舒適,實用減配
![]()
后排“大沙發(fā)”填充厚實,但后排座椅不能放倒,后備箱510L無法擴展。低配無后排出風口,夏天蒸籠預警。
總結:乘坐感優(yōu),實用性差,細節(jié)減配令人遺憾。
? 秦PLUS DM-i:空間越級,功能拉滿
![]()
軸距2718mm(軒逸2712mm),后排地臺全平。后排座椅比例放倒,后備箱可擴容。全系自動空調(diào)+手機無線充電。
總結:空間靈活+配置人性化,家用場景完勝。
五、養(yǎng)車成本:省小錢 vs 省大錢
? 軒逸:保養(yǎng)便宜,油耗硬傷
![]()
小保養(yǎng)500元,92號油兼容性好。但年均油費比秦PLUS高3000元,限行城市藍牌通行成本陡增。
總結:省心不省錢,油價敏感型用戶的噩夢。
? 秦PLUS DM-i:電費≈不要錢,政策躺贏
![]()
家充每公里0.1元,純電通勤月均電費<100元。6年/15萬公里質(zhì)保,綠牌免限行,一線城市牌照價值2萬+。
總結:全生命周期成本打爆燃油車,政策紅利吃到飽。
六、用戶畫像:誰該買誰?
![]()
? 軒逸推薦人群
? 預算≤7萬,只要四個輪子的剛需族;
? 北方用戶(-20℃燃油車啟動可靠);
? 網(wǎng)約車司機(低故障率+保養(yǎng)便宜)。
![]()
? 秦PLUS DM-i推薦人群
? 年輕家庭:要科技、要省油、要綠牌;
? 自駕愛好者:外放電功能支持露營;
? 智能控:L2+級智駕剛需黨。
終極購買建議:性價比之王鎖定!
? 閉眼入秦PLUS DM-i 55KM領先型(7.98萬)
理由:虧電油耗3.9L、DiLink 4.0、倒車影像+定速巡航全配齊,比軒逸真心版便宜1萬,油耗更低、動力更強、智能領先兩代!綠牌政策加持,省下的油費3年回本。
? 軒逸僅剩選擇:經(jīng)典舒適版(6.33 萬)
理由:預算≤7萬時的妥協(xié)之選,但務必加2500元選裝大屏版(倒車影像+USB接口),否則用車體驗倒退十年。
最后附上編輯對兩輛車的評分表吧,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哦!
![]()
PS:大家可以根據(jù)表格第一列的影響因素的重要程度對自己的重要程度進行賦分(影響因素越重要分值越高)并與原分值相乘后再相加得到總分,將會更加準確并更有針對性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