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這么一類車型,它們的優(yōu)缺點都很明顯,并且?guī)е鴿鉂獾钠放苽€性,相比于那些各方面表現(xiàn)都很均衡的產(chǎn)品,這樣的車型往往被大家稱之為“偏科生”。而在選車的時候,這些有個性、有專長的車型總能受到不少消費者的青睞,但在最終掏錢的時候,大家還是免不了會問一句:“真的值得嗎?”
叫好不叫座
如果在掏錢的時候,你會想到值不值得的問題,那么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你還不夠喜歡這款車型,當然這也可以理解,畢竟買車不是買菜。以馬自達阿特茲為例,你可能喜歡它的顏值和操控,但在準備入手的時候,有人和你說花20萬不如買個雅閣、凱美瑞來得省心,于是你開始在口碑、質(zhì)量等方面去琢磨了,到最后越來越不相信自己當初的選擇。
![]()
這不禁讓人聯(lián)想到“叫好不叫座”的問題,例如斯巴魯森林人,平時聊的時候大家都說是好車,都說它的發(fā)動機和四驅(qū)技術獨步江湖,但真正買的時候,估計都買了途觀L、奇駿。所以,若你真的喜歡上了某款所謂的偏科車型,不要道聽途說,可以找相應的車主問問,自己親身去體驗一下,三思而后行。
![]()
保值率的問題
近年來,汽車的保值率越來越受關注,因為它關系到換車時車主的損失。通常來說,表現(xiàn)越均衡的車型保值率越高,例如漢蘭達,其1年保值率高達83.35%,可我們要明確一點,保值率的問題雖然得顧及,但不應該作為重點。試想,就算你買了一臺很保值的卡羅拉,但自己原本卻是喜歡昂克賽拉、??怂沟?,這樣每天都在將就,那還有什么意思呢?
![]()
況且,許多“偏科生”的保值率其實也并不差,而且不同車型的保值率越到后面越接近,除非你是打算開個三五年就換車,否則這一項數(shù)據(jù)的影響并不算太大。所以,我們最重要的還是考慮當下,而不是過多地考慮以后賣車的問題。
銷量即正義?
大家糾結(jié)于要不要買森林人這一類的“偏科生”,除了考慮到舒適性、可靠性、保值率等各方面的表現(xiàn)外,還有就是銷量問題了。不可否認,很多人買車時都會有或多或少的“從眾心理”。舉個例子,如果自己的同事、朋友、鄰居中有不少人買了朗逸,那么自己很大可能也會心動,再進一步了解,發(fā)現(xiàn)朗逸銷量是全國數(shù)一數(shù)二的,這時好感度又會增加。
![]()
但我們要明確一點:銷量高的車型不一定適合自己。畢竟我們喜歡“偏科生”一般都是因為它們身懷“絕技”,例如阿特茲的操控、SKYACTIV技術,森林人的水平對置發(fā)動機、四驅(qū)系統(tǒng)等,這些特長通常是“三好學生”身上沒有的。因此,買車前要搞清楚,自己到底喜歡什么樣的、需要什么樣的車型,而不是只找銷量好的下手。
![]()
偏科是相對而言的
還記得第六代3系F30出來的時候,有人便認為“E90之后再無3系”,那是因為這一代3系多了份舒適、少了份個性,寶馬一直推崇的操控正在漸漸削減。那么,為什么這一代3系明明變得更像“三好學生”了,反而有人不買賬?這就因為偏科是相對的,一款車能夠讓你滿意、著迷,那么它對于你而言就不是“偏科生”。
![]()
所以,我們買車時不要過于在意“偏科生”這個詞,也不要將它理解為貶義,因為一款車是不是“偏科”,是相對于不同車型、不同人群來說的,森林人在國內(nèi)是偏科生,但在美國就不一定了。如果某臺車能滿足你的需求,選它就是了,不用過多考慮偏不偏科的問題,畢竟自己喜歡最重要。
![]()
結(jié)語
我們常常在說汽車文化需要多樣性,但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當下,許多品牌、車型開始磨去自己的棱角,所以我們可以看到3系、C級、A4L彼此之間越來越像對手,差距也越來越小。但是,大家都變得均衡了,這真是一件好事嗎?
如果有一天,阿特茲不再注重駕駛樂趣了,而是強調(diào)空間和舒適性,那么,當消費者想買一臺操控好的車型時,選擇也就少了。因此,我們的市場不能沒有“偏科生”。
所以,當初沒有選擇“全面發(fā)展”的車型,你后悔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