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過去幾年間,國內新能源汽車發(fā)展迅速,而且由于市場和用戶需求的不同,綠牌新能源汽車分化成為了可油可電和純電兩大類,可油可電也分成了插電混動和增程式電動車兩種技術路徑,純電車市場則分化為快充和換電兩種補能方式。而我們看到,隨著市場節(jié)奏的變化,包括小鵬、阿維塔、小米等純電品牌已經或者即將推出增程式電動車產品,讓很多人對純電車的前景產生了質疑。
![]()
實際上,在幾年之前,大家就形成了一種共識,那就是插混和增程都是過渡技術,終極形態(tài)一定是純電,只不過由于電池技術、充電技術等因素的制約,純電車還存在一些短板,比如續(xù)航相對不足、充電效率相對較低等等。所以需要插混和增程這樣可油可電的技術作為過渡形式,只不過這個“過渡期”的長短,完全取決于純電技術的迭代速度。
![]()
最近一段時間,身處風口浪尖的蔚來汽車,和它們的CEO李斌,也被問到了有關是否也將效仿小鵬、阿維塔等品牌,切入增程賽道,以挽救銷量不上不下、不好不壞的蔚來汽車銷量。李斌則表示,增程只是過渡產品,終極肯定是純電!再次表明堅持純電路線和換電策略的信念!
![]()
實際上,李斌關于增程只是過渡產品的論斷,我們認為一點問題都沒有,因為從目前很多增程式電動車車主的使用習慣來看,大家實際上就是把增程車當純電車開,增程器和油箱只是一種保底策略,大多數(shù)時候根本就用不上,而且增程車型純電行駛,還要頻繁充電,所以當純電技術發(fā)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,增程技術肯定要被拋棄。
![]()
但李斌卻漏掉了一個重要的變數(shù),那就是插混和增程的盡頭肯定是純電,但是卻沒人能保證插混和增程作為過渡技術要過渡多久?蔚來作為堅持純電路線的品牌,能不能挺到那一天?而且就算終極形態(tài)是純電,那是蔚來換電定義的形態(tài)嗎?
首先從目前的情況來看,很多廠商還在持續(xù)推出增程車型,尤其是一開始走純電路線的品牌,其實原因也不難理解,那就是市場的確有這個需求,因為很多消費者都是從燃油車轉過來的,且家里只有一輛車的預算,這輛車可以長板不突出,但是不能有短板,尤其是續(xù)航焦慮這一塊!所以很多小伙伴還是傾向于購買可油可電車型,如果這種趨勢長期進行,蔚來的換電網絡基建能力,能趕得上加油站的網絡密度嗎?
![]()
其次就是到了終極形態(tài)下,換電和超充的路線問題,從感性邏輯上來看,蔚來的換電似乎怎么著都比超充快,就算是對比比亞迪5分鐘400公里兆瓦閃充的速度!但核心問題就在于,蔚來的換電速度的確可以實現(xiàn)加油般快捷,但是建設換電站的成本太高了,我覺得這就是蔚來的“放血槽”,因為很多蔚來車主壓根也不去換電,就是充電跑。所以除了一些熱門線路,大多數(shù)蔚來超充站的盈利周期都是特別長的,而且維護成本也高,沒有全行業(yè)車企的加入,蔚來超充建得越多、虧得越多!
![]()
而類似于兆瓦閃充這樣的技術,本質上建設成本肯定沒有換電站那么高,日常養(yǎng)護成本也更低,而且只要有國標快充口的電動車、插混、增程車都能用上,只是充電速度快慢的問題,相比于幾乎只有蔚來一家在玩的換電站,閃充/超充樁的“翻臺”效率,顯然要高很多,回本速度也會更快。
![]()
被問及兆瓦閃是否將沖擊換電時,李斌表示,換電優(yōu)勢太多了,可充可換可升級,才是終極解決方案。我們認為這已經有些自賣自夸了,因為單獨從補能的角度來說,或許如此,但是從成本、盈利等角度來說,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能力,可能就沒那么強了?,F(xiàn)在蔚來的銷量一直上不去,且虧損規(guī)模依然持續(xù)擴大,是不是也是一種表現(xiàn)呢?很多網友也表示,哪哪都好的技術,為啥新車銷量上不去,還掙不到錢呢?
所以在我們看來,隨著兆瓦閃充和1000V高壓平臺技術快速成為電動車行業(yè)技術趨勢,蔚來換電路線可能會更加孤獨。毫無疑問,增程和插混就是過渡技術,純電才是終極形態(tài),但蔚來的換電技術,大概率是成不了主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