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斯拉大降價,傷了很多老車主的心,但說實話,開過Model Y的都應該知道,這車最多就值25萬,多一分錢都嫌貴。那個毛坯房的內飾,硬邦邦的行駛品質,毫無高級感可言。
所以當智己LS7宣布預售35萬起的時候,大家不免會這么想,它真的比特斯拉高級嗎?特別是在??谲囌沽料鄷r,那個神似馬丁SUV的尾部,真的很吸睛耶…
![]()
賣35萬起?我怕它虧本
里里外外看過這臺智己LS7,腦海里浮出一個疑問:特斯拉Model Y當年上市初能賣32萬起,那這臺智己LS7賣35萬,我真怕它虧本。
首先在尺寸上,智己LS7尺寸和寶馬X5、蔚來ES7等車型接近,軸距去到了xxx毫米,妥妥的中大型SUV級別了,和Model Y還真不是一個檔次的車型。
![]()
不過,你們看看圖片,是不是覺得它身材顯得比較緊湊?這個20英寸的輪轂、四輪接近四角的布局、加上其大傾角的C柱設計,讓整車形態(tài)并看起來并不臃腫,反倒有一股運動SUV的緊致味道。側后方45度看,是不是有點阿斯頓馬丁SUV的神韻?
![]()
當然正面看的話,智己LS7那碩大的LOGO,也讓車子看起來比較小,我們甚至和在場的工程師開玩笑:要不把車標設計的小巧一點?看起來車子顯示大呀…
![]()
除了大,這車在用料和配置上也很下本:
首先,車內用了大量的木紋,和真皮包裹,觸感很nice,精裝修加扎實的用料,還是很厚道的。這車為了營造高級感,特別設計了一張真零重力座椅。我們現(xiàn)場體驗了這張座椅,后門有個按鈕一鍵可躺平,前排座椅會折疊收納到扶手箱下,后排這張獨立座椅自動張開,讓乘員無束縛躺平,加上屁股也有的按摩和通風加熱等功能,全球首創(chuàng)的真正的汽車零重力浮感座椅就這么來了。
![]()
不過現(xiàn)場也問過工程師,后排這么躺,在開車的時候安全帶是沒法有效束縛乘員的,對于乘員安全上會不會有所影響?工程師也表示正在考慮對此進行改進。
![]()
前后無框車門的設計的確拉風,為了降噪又用上了雙層夾膠玻璃。所拍車型擁有感應式自動打開車門和自吸門,采用米其林Pilot Sport EV高性能專用輪胎,搭配黃色的布雷博Brembo剎車,電池是100度的,反正怎么高級怎么來,成本先不考慮。
![]()
難怪現(xiàn)場有媒體表示,這車這配置和用料,賣35萬起?我怕它虧本。
討好,但不妥協(xié)
國內新能源市場競爭愈發(fā)激烈,在用戶為王的時代,甭管你是合資大牌,還是知名豪華品牌,都削尖腦袋變換著花樣討好消費者。這邊特斯拉降價,那邊小鵬增配調整價格,不就力求走量么。
作為一臺新上市的電動SUV,智己LS7顯然花了更多的心思在設計和細節(jié)打磨上,用工程師的話說:希望能有一處細節(jié)能打動你…
![]()
坐上車,很多人都會被那碩大的擋風玻璃所震撼,不對,這已經是被拉伸成天幕了。據說它引入國產大飛機C919航空玻璃的部分工藝和特種設備打造,A柱折疊的遮陽板也很明顯借鑒了和當年的Model X,據說頭頂的漸變用了三層鍍膜,目的是增加前方視野,官方表示其前縱向視野達到106度,比Model X還要多1度,你們不是要吵著開車去露營躺著看星星嗎?LS7坐前排也能看哦。
![]()
而且,工程師說這塊漸變云玻璃,在設計和用料上會更加有效隔熱。不過呢,挑剔的國內用戶對頭頂著一片玻璃,肯定還會不放心的,特別是夏天,所以廠家還提供了幕布選裝,為了討好消費者也是操碎了心…
當然有人會問:干嘛非得設計這么大的面積的前擋風玻璃?這里涉及到了智己LS7的另一個設計理念:不妥協(xié)。
![]()
簡單說一句,我是很期待這臺車的試駕體驗,因為它有著很多電動車沒有的,或者說是被丟棄的車輛人機工程,那就是出色的駕駛視野。
除了那片大擋風玻璃,智智己LS7對車內屏幕、方向盤造型、A柱內側,后視鏡造型等一系列影響駕駛員視野的設計,都作了視野管理優(yōu)化。
![]()
譬如為了減少屏幕對駕駛員的影響,特意設計了可升降的觸摸屏。方向盤更是突破性地應用了半幅方向盤,和特斯拉Model X Plaid同款??上КF(xiàn)場不能試駕,倒也很想知道它在停車場挪車打盤圈數時手感如何。
以上的設計,讓駕駛員有了更好的向前和側方視野,完全不會發(fā)生觸摸屏、儀表和方向盤擋視線的狀況,官方說智己LS7是目前視野最好的量產車,還是有理有據的。
![]()
為了兼顧離地間隙和操控性能,搭載了空氣懸掛,后備箱支持一鍵升降方便取行李,有點高檔豪華SUV那味了。
當然空氣懸掛的加入,不僅僅是為了方向上下車那么簡單,如果你開過智己L7,還是能感受到那車的底盤反饋是很整的,據說智己LS7也同樣采用了威廉姆斯團隊調教的底盤,所以我們還是很期待它的動態(tài)表現(xiàn)的。
![]()
可以看出,出色的駕駛視野和不錯的底盤硬件和調教配置,證明LS7還是一臺有追求的電動SUV,它不會像那些空有配置和堆料的車型,在駕駛層面還是有自己的堅持,或許這種執(zhí)著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,贏得更多的分數。
談產品?更要談用戶
2022年被視為智能電動車元年,智能體驗被無數廠家作為宣傳噱頭包裝在新車上。然而,在科技將理想變?yōu)楝F(xiàn)實前,汽車市場卻有走向歧途的跡象:為吸引眼球,很多新車只盯著功能配置不放,卻忽視了用戶對于一款車的駕駛體驗和操控樂趣,導致市場過早陷入同質化競爭。
![]()
雖然只是靜態(tài)體驗,你還是會對智己LS7有所期待,一款賣35萬的電動SUV,究竟在駕駛層面,能否給予足夠的價值支撐?從硬件配置上看,這款車的產品力很能打,畢竟在駕駛層面它可以做的更加純粹,而低配配置和調教也花了很大的成本。
![]()
不過,2023年國內的高端電動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,傳統(tǒng)大廠出品的新車,論產品力都非常能打,阿維塔11、蔚來EC7等等產品論產品力也不差,智己LS7擁有突出的個性,但如何有效傳達給消費者和市場,依然將制約它的銷量表現(xiàn)。
![]()
在智能化的今天,單單談產品很難讓消費者產生沖動,你可以說國內用戶不那么“懂車”,他們買臺車回老家過年,并不是為了方便出行,更是為了人情世故。極氪在2022年的成才軌跡告訴我們,如何給用戶講好故事,和用戶做朋友,才是成敗的關鍵。(圖文/歐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