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(xiàn)在的汽車配置越來越豐富,智能車機、人車交互,還有聽起來十分高大上的輔助駕駛系統(tǒng),讓消費者們眼花繚亂,不知道如何選擇。隨著生活水平和用車要求的變化,大家買新車的時候,大多不會選最低配,都會考慮高配車型,不可否認,高配車型配置高,會多出不少用車功能,但相應的,消費者需要付出更多的購車成本。
通過車價來看,一般情況下,高配車型比低配車型會貴出20%到30%,低配車型如果車價十萬塊,選擇高配的話就得多出三萬左右的車價,但從目前車市上新車的配置表現(xiàn)來看,為了提高競爭力,許多車款入門款就可以配備了大量的智能配置,其實就已經夠日常使用,高配車型上許多功能好看好聽但未必好用。
![]()
拿國產汽車品牌為例,自主品牌一向十分大方,用最低的價格就能買到全景影像、好幾個氣囊、天窗、智能中控屏等,這些功能都是用戶在日常用車過程中經常會用到的。在高配車型身上,我們會看見更高級的汽車配置,如L2級別自動駕駛、座椅按摩、四驅系統(tǒng)等,但這些功能的使用率并不高,像按摩座椅這種用途在長途跋涉的時候或許會有用,但大家買車還是日常代步比較多,緊張快速的生活節(jié)奏很難有時間去享受按摩這種體驗。
![]()
其次,現(xiàn)在許多車都會帶上輔助駕駛功能,這其中包含道路偏離輔助,定速巡航,自動駕駛等,這些功能聽著非常高科技,但用戶真正會使用的卻沒幾個,人們都選擇相信自己,而不是把生命交在機器手里。
![]()
我們用車,不管低配還是高配,用的其實就是汽車的三大件,發(fā)動機、底盤、變速箱這些東西在不同車型身上的差異并不大,除非有排量的差異,或者是混動與純燃油的差別,底盤的調校都是差不多的,就算是純電車,大家買的也大多是整車的續(xù)航能力。
大部分人買車就是買一個實用,動力夠用就好,配置要選使用率比較高的,像是倒車影像、多功能方向盤、安全氣囊等選擇一些必須要用就足夠,多出來的配置都是浪費,那可都是要增加買車預算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