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說到“雙車戰(zhàn)略”相信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秒懂,然后把目光和思緒都交給大眾。緊湊型車中,上汽大眾有朗逸,一汽大眾有速騰;中型車里,上汽大眾有帕薩特、一汽大眾有邁騰。當然除了大眾,本田也是將“雙車戰(zhàn)略”玩得得心應手。小型SUV中,東風本田有XR-V,廣汽本田有繽智;緊湊型車中,東風本田有哥瑞,廣汽本田有鋒范;中型車里,東風本田有思鉑睿,廣汽本田有雅閣。如今,本田大家族又將迎來一款新的“兄弟”車型,就是來自東風本田的中型SUV——UR-V。
在主流的“兄弟”車型上,我們都能夠發(fā)現(xiàn)一些規(guī)律,那就是產(chǎn)品的差異化,以避免過于直接的競爭關系。但這一次即將到來的UR-V和冠道就真的有些“水火不容”之勢了。可能很多人會覺得用“水火不容”這個詞太過夸張,但筆者用這個詞的原因也很簡單,就兩個:
其一,兩個車型太過相似。
UR-V在外觀上和冠道并沒有體現(xiàn)出明顯的差異化,除了與 XR-V 神似的連體尾燈,還有前臉的一些細節(jié)上的調整,讓人很難分清楚兩車在風格上的差別。此外,內飾布局,動力總成,底盤結構也幾乎相同。兩者之間如何選擇,這對于消費者來說可能變成一道很糾結的選擇題。


其二,冠道如今市場表現(xiàn)并不太好。
之前,車業(yè)雜談就發(fā)表過《曾今被吹出花的冠道,2月銷量只有3078輛,這臉打得啪啪響》一文,詳細闡述了冠道如今在市場上表現(xiàn)有所回落。一般而言,在一款車型有著較好市場表現(xiàn)的時候,推出“兄弟”車型都可能會讓人擔心內部競爭的問題,那更何況是在先上市車型市場表現(xiàn)不好的時候呢。
那么,本田為什么要這么做?筆者試著分析一下。
其一,此前本田在SUV市場有雙車戰(zhàn)略的成功經(jīng)歷,即XR-V和繽智的暢銷,讓本田嘗到了甜頭。所以筆者猜測,本田想復制小型SUV的成功到中型SUV上,進而填補上之前在中型SUV市場車型欠缺的這個坑。
其二,目前來看,國內中型SUV市場正在興起,大有成為SUV市場第三大細分增長點的趨勢,用較低的成本投放一個新車沒準就能博到大銷量。


本田雙車戰(zhàn)略在小型SUV市場取得成功,那在中型SUV市場也能成功嗎?
首先,筆者認為不同的細分市場就要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。本田進軍小型SUV市場,除了小型SUV市場需求比較旺盛,還有本田在低端市場的品牌優(yōu)勢。但不同的是,雖然中型SUV市場正在興起,但體量仍不大、且已有相當品牌影響力的標桿車型存在。比如合資品牌車型就有昂科威、漢蘭達、銳界這樣的成熟車型,近段時間還有途觀 L這樣品牌影響力超強的車型。今年1月(2月有春節(jié)且時間短,所以不作參考),昂科威有30658輛的成績,Q5、漢蘭達緊隨其后,銷量分別為13087輛和12018輛,銳界也有9196輛的成績。相比之下,冠道的銷量就少很多,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其進軍中型SUV市場的難度。

此外,和進軍小型SUV、緊湊型 SUV 市場不同,進軍中型 SUV市場還要面對價格和眾多豪華品牌入門級SUV有重合的挑戰(zhàn)。
所以總體來看,筆者認為本田雙車戰(zhàn)略在中型SUV市場獲得成功的難度并不小。
好消息是,相比于冠道,3月18日上市的UR-V有兩種不同動力的車型,分別搭載1.5T和2.0T,彌補了冠道如今只有2.0T車型的遺憾,能以1.5T車型來提升UR-V相較于同級車型的價格競爭力,實現(xiàn)在上市初期的快速上量。但仍然要注意的是,解決產(chǎn)能問題非常重要,畢竟冠道因此面臨的終端渠道變相加價現(xiàn)象,是造成客戶流失的一大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