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嘹汽車/陳壹
1、吉利
副業(yè):造手機
吉利毫無疑問是自主品牌里的第一梯隊,連續(xù)四年“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第一”的成績已經足以證明。但對于掌舵人李書福來說,吉利離成為“人類高質量男性”還有一定的距離。不久前,吉利官宣“造手機”計劃。
或許不少人會視吉利的這一舉動為玩票性質,但如果結合近年來吉利汽車的種種動作,就可以確定這一波新的副業(yè)吉利是“醉翁之意不在酒”。
![]()
簡單來說,吉利一直想要打造萬物互聯(lián)的商業(yè)生態(tài),除了汽車,吉利目前在芯片、自動駕駛、智能座艙、地圖和云計算等領域都已經有了相應成果,但在打通“車-機”關系方面仍舊有所缺失,而手機則是一種解決方案。吉利是希望能借手機的勢能來加速布局科技生態(tài)圈,進一步握住未來相關軟、硬件開發(fā)的主動權。站在這一點來看,吉利“造手機”這件事倒是認真的。
![]()
2、大眾
副業(yè):賣香腸
作為世界四大汽車生產商之一,大眾在1937年正式成立。然而成立的第二年,大眾就開始搞起了副業(yè):賣香腸。值得一提的是,這項副業(yè)誕生的最初原因只是為了解決集團內部員工的飲食問題。
當時,由于發(fā)展的需要,大眾集團總部的員工激增。雖然效益上去了,但大眾也面臨很多棘手的問題,比如怎樣有效解決內部員工的飲食問題。后來經過一番權衡,大眾的答案是:自己動手,豐衣足食。
![]()
于是乎,1938年大眾肉聯(lián)廠出品的“大眾牌香腸”正式誕生。如今,這份副業(yè)雖然不是大眾集團的主營業(yè)務,但卻依舊為大眾集團帶來了可觀的收入。根據(jù)最新的數(shù)據(jù)統(tǒng)計,“大眾牌香腸”平均每年的銷量在800萬份左右,這個數(shù)字相比起大眾汽車的銷量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,多少有點“青出于藍而勝于藍”的意味了。
![]()
3、特斯拉
副業(yè):賣保險
特斯拉幾乎每一次新舉動都能引得業(yè)內人士驚呼,從“直銷模式”到“支持數(shù)字貨幣支付”再到不久前剛推出的“保險套餐”無一不是如此。
![]()
10月15日,特斯拉推出一項名為“實時駕駛行為保險套餐”的服務,該車險與傳統(tǒng)車險的不同之處在于,
它并不根據(jù)車價、保額以及出險次數(shù)來決定車險價格,而是根據(jù)特斯拉車輛上的傳感器和Autopilot來綜合計算用戶的“安全評分”,并以此作為下個周期車主保費的計算依據(jù)。
按照官方的說法,“實時駕駛行為保險套餐”以月為周期、實行按月支付制度,預計可為用戶節(jié)省20%至40%的保險費用(對比傳統(tǒng)保險套餐)。不過目前這項服務還在試行階段,只有美國部分地區(qū)的用戶可購買。
![]()
4、本田
副業(yè):造火箭
如果說吉利造手機、大眾賣香腸、特斯拉賣保險還在情理之中,那么本田“造火箭”的想法則在意料之外,畢竟“造火箭”這種對技術和資金要求極高的項目,真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。
![]()
按照官方的說法,本田火箭的首次試飛任務計劃在2030年之前完成,到2050年火箭業(yè)務將成為本田的一項支柱產業(yè)。
雖然聽起來有點天方夜譚,但本田無論技術和財力都非常雄厚,一定程度上“造火箭”這事兒對本田來說也并非不可能。而且,本身行業(yè)內也有先例,比如馬斯克的“SpaceX”。只能說,制造在陸地上跑的產品已經無法滿足這些行業(yè)大佬了。
![]()
知嘹總結:「跨界」對于品牌而言雖然面臨著一定的風險,但也同時帶來了更多機會。除了吉利、大眾、特斯拉、本田,車圈里搞副業(yè)的選手還有很多,比如賣拖拉機的蘭博基尼、鼓搗縫紉機的豐田、造飛機引擎的勞斯萊斯、生產研磨器和開瓶器的標致、造輪船的奇瑞等。所謂“技多不壓身”,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,多一技傍身并不是壞事,畢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(fā)展的三好學生,誰不愛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