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有車以后 競爭力分析】10月22日晚,上汽大眾ID.3終于上市了,指導價15.9888-17.3888萬元,怎么樣,它是你心目中的高爾夫繼任者么?
![]()
“高爾夫繼任者”,是的,這便是ID.3誕生之初的的使命。出于國內(nèi)消費者對SUV的喜愛,這臺MEB平臺首款新車反倒來在了ID.4/ID.6之后,成了三兄弟中最遲與我們見面的。
![]()
這也是國內(nèi)MEB平臺新車首次出現(xiàn)“吃獨食”的現(xiàn)象。不同于南北大眾各有一版的ID.4/ID.6,ID.3由上汽大眾獨享。最明顯的信號便是車名中缺失的后綴:它既不是“X”、也不是“CROZZ”,它就是ID.3。
作為推進全球市場大眾電氣化進程的中堅力量,ID.3此番勝算幾何?賣到傳統(tǒng)燃油車中型車價位的ID.3競爭力是否突出?這便是本文我們想討論的問題。
“絕對貴了”
首先,我想借此給文章定個調(diào):我覺得ID.3賣貴了。
給出這個論斷的理由很簡單:作為高爾夫的繼任者、一臺國民電動小汽車,我們要求它的價位與高爾夫看齊,這不過分吧?
![]()
這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看看之前南北大眾推出的四款純電動SUV,無論ID.4系列還是ID.6系列,它們的售價基本都與對應的同級燃油車型途觀L/探岳、途昂/攬境看齊。如果考慮到配置水準,純電版本甚至會更有優(yōu)勢。怎么到ID.3這里,忽然貴出這么些錢呢?
![]()
![]()
再看國內(nèi)定位相近的同級競品:無論是比亞迪海豚、歐拉好貓還是廣汽埃安AION Y,它們的主銷價位都在10-15萬元區(qū)間,與高爾夫看齊。ID.3對比以上三車軸距最長,但無論是車身尺寸、裝備水準、智能化配置還是續(xù)航表現(xiàn),都沒有絕對的過人之處。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雖說理論上ID.3擁有更加優(yōu)秀的品牌價值和MEB平臺對行駛品質(zhì)的加成,但我們也別忘了,自主品牌已非吳下阿蒙。從我們與讀者朋友互動的經(jīng)驗來看,在新能源領(lǐng)域,合資品牌的光環(huán)早已消失。此前的大眾純電動車型e-Golf、以及廣本/東本的油改電SUV車型打折后的市場成交價也都在10萬元左右,事實上溢價能力是不如國產(chǎn)品牌的。
![]()
當然同級別也不乏定價更加自信的競品。小鵬P5有著賣高價的資本:同級唯一的激光雷達看點十足,從嘗鮮的角度看,它就是這個價位區(qū)間獨一無二的選擇。ID.3能提供如此激進的智能化體驗嗎?顯然不行。
![]()
再跳脫車型定義,單純看看17萬能買啥樣的新能源車?如果只求綠牌,頂配的比亞迪宋PLUS DM-i考慮一下?
![]()
如果一定是買純電動車型,還記得前兩天剛剛發(fā)布,15.98萬元起的零跑C11嗎?
![]()
零跑牌子沒聽說過?那小鵬G3i也可以吧?
![]()
實話實說,我看不太透這把牌大眾打算怎么打。ID.4和ID.6兩款車擺明了走的是偏親民的路線,ID.3卻猝不及防地“小布爾喬亞”了起來,可它恰恰最應是一臺走量定位的車子呀。
如果一定要從產(chǎn)品本身特性的角度理解,其實ID.3有足夠的誘人之處,比如我下文中即將提到的幾點。
“憑啥這么貴?”
首先,ID.3的顏值絕對是這個價位最能打的之一。
![]()
各位也許已經(jīng)注意到,采用純電動平臺后,汽車的造型比例發(fā)生了根本性改變。由于布置電池組,軸距被拉長,車輪被推向車身四角;少了發(fā)動機和變速箱,機艙可以做得更短,乘員艙變得更大,車內(nèi)空間也更加優(yōu)秀。但看起來,純電動車型很容易顯得虛拋拋一團,尤其是ID.3這種掀背車,比例變得更像一臺小型MPV,如果處理不好,很容易顯得“佛系”和“居家”。
![]()
好在ID.3的造型留住了那股古靈精怪的韻味,封閉的格柵搭配可發(fā)光大眾Logo以及形似眼球的IQ.Light矩陣式頭燈組,瞬間勾勒出一副俏皮的小表情。首發(fā)會上新車與皮卡丘同臺登場,別說,真有那么幾分寵物小精靈的調(diào)調(diào)。
![]()
![]()
另一處吸引我的外觀細節(jié)是20英寸大車輪,畢竟這個級別的小車上很少見到尺寸如此夸張的輪圈。沒事和設(shè)計師朋友們多交流交流,看看設(shè)計草圖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懂美學的人會對大車輪有種執(zhí)念。從側(cè)面看,車輪充滿輪拱,顯得動感、飽滿而穩(wěn)健,頗為新潮。
![]()
除了長得俊俏,由MEB平臺帶來的駕駛感受同樣值得期待。盡管還沒有摸過試車,但此前來到編輯部的ID.4和ID.6受到了同事們的一致好評,無論是加速的線性程度、動能回收柔和的介入、精準的轉(zhuǎn)向手感還是富有質(zhì)感的底盤,單論行駛性能,大眾的MEB產(chǎn)品還是頗具大廠水準的。以正因此,我們對ID.3的駕駛感受抱有不小期待。
![]()
同時,盡管15-20萬元價位的純電動車型不少,但合資品牌新能源車型仍存在很大市場空缺。以目前的市場現(xiàn)狀,類似車型可能只有雪佛蘭暢巡、別克微藍6和馬自達CX-30 EV。且不論品牌號召力的差別,光看顏值大眾就已經(jīng)贏麻了。
![]()
好看+好開,又是可可愛愛的玩物模樣,理論上ID.3具備作為一款“精品小車”的基礎(chǔ)條件,自然大眾就敢定一個與“精品小車”看齊的售價。從這個角度理解,大眾16萬元起的定價在邏輯上是能夠自洽的。
![]()
不過,如果是想要一臺合資品牌精品純電小車,別忘了打完折的奧迪Q2L e-tron?是,它是“油改電”,可它是臺奧迪啊~
![]()
總結(jié):不想當高爾夫的ID.3不是好大眾
綜上所述,我覺得ID.3的競爭力比較有限。
我承認它對俊男靚女青年買家有著不小的吸引力,甚至我本人作為外貌協(xié)會的成員,對這臺車子都充滿了向往。但若跳回理性的視角,回望市場,國產(chǎn)品牌的純電動“平民車”都已經(jīng)做到“饒有趣味”了,我又何必多付出那些溢價買一臺定位“小眾精品”的車子呢?
![]()
我不反對車企走小眾精品高端路線,但對于ID.3這樣肩負純電動平民車“布道者“使命的產(chǎn)品、高爾夫的精神后裔,如此產(chǎn)品規(guī)劃多少有點忘記初心了。點擊加入車友群加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