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以來,都說車牌是汽車的“身份證”。在國內,車牌的歷史最早出現在光緒27年,也就是1901年,一位匈牙利商人將兩輛美國奧茲莫比爾牌汽車運至上海公共租界,最早的車牌號正式亮相,那時,車牌號還是黑底白字的方式。
之后,隨著汽車數量大幅增加,1912年,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新增500個車牌號碼,那時車牌相當簡單,就是001-500的順序號。又過了十多年,歐美汽車工業(yè)進入快速發(fā)展期,彼時的上海灘,汽車深受富甲名流的喜歡,汽車數量也因此激增。為方便管理,上海推出最早的車輛登記號,但僅為4位數。而且,還是采用黑底白字的方式。
解放后,起初,國內出現一種過渡車牌,但使用的時間很短。直到1964年起,汽車的保有量再次提升,汽車號牌的樣式又有了新的變化,形式改為:2位省市區(qū)編號+分隔符“-”+5位登記號碼。
而我們現在用的車牌屬于92式民用車牌,藍底白字的樣式,已經用了快30年。不過,最近,鬼哥又發(fā)現新消息,在國家專利局的網站上,一組全新樣式小型汽車號牌以及臨時行駛車號牌設計圖片被曝光,而設計此次車牌的機構正是當前“綠牌”的設計機構——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。那么,新車牌是什么樣的設計風格,咱們先一睹為快。
此次,用得最多的“小型汽車號牌”分為兩種新設計方式。第一種風格是:車牌下方采用細橫條漸變淡藍色的車牌,車牌一共8位數組合,比現有的車牌號碼增加一位數。在前兩位和后六位之間,由一個小字母隔開。字母分別是F、Y、G,不同的字母對應不同的顏色。應該是擁有不同的劃分意義,但目前,還沒有得到官方的解釋。
第二種樣式跟第一種有著明顯的區(qū)別,新款式車牌最低端由深藍色色條墊底,然后,采用大白底黑字的組合,依然是八位數組合,但分格數字位置發(fā)生了變化,三個分隔字母放在第二位數字的上方。
此外,臨時行駛車號牌也發(fā)生新的變化,最大的改變是新版的牌照上增加了二維碼,這一點應該是為了更容易辨別車型的具體身份。
![]()
鬼斗車觀點:在電子化與智能化的趨勢下,交通管理方式也發(fā)生新的變化。前不久,又一批新的便民措施推出。而隨著汽車保有量的持續(xù)激增,到了采用新版號牌的時候。但這一切還將繼續(xù)等待官方發(fā)布。